开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月健康风险提示
盛夏7月,高温和降雨频繁出现,潮湿炎热的天气为蚊虫、苍蝇等病媒生物提供了滋生条件,病原微生物繁殖活跃,增加了多种传染病的发生风险。开封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广大居民本月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、肠道传染病、登革热以及高温中暑。
一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: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发热、咽干、咽痛、咳嗽等,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、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、鼻塞、流涕、腹泻、结膜炎等。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。
防护建议:
1.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;勤洗手,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、鼻或口;均衡饮食,适量运动,充足休息等。
2.持续做好老年人、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,强调早诊早治,有效降低重症风险。
3.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时,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,及时就医,就医过程中全程科学佩戴口罩。
(图片来源于AI)
二、肠道传染病
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,病原体包括细菌、病毒和寄生虫等。夏季温度高,雨水增多,食物易腐烂变质,细菌生长和繁殖加快,发生肠道传染病的风险较大。
防护建议:
1.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。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食品。尽量不购买散装食品。
2.选择新鲜、卫生的食物,生吃的蔬菜水果彻底清洗干净,肉类煮熟煮透,餐后剩余的食物及时冷藏,隔夜食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。
3.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避免暴饮暴食,注意保持平衡饮食,做到荤素搭配、少盐少油、控糖限酒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三、登革热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疾病,通过伊蚊(花斑蚊)叮咬传播。潜伏期为3-15天。主要症状包括发热、头痛、眼眶痛、关节肌肉痛、恶心、呕吐、皮疹、轻度出血。除广东、云南等热带亚热带省份外,我国登革热疫情以境外输入为主,有伊蚊分布地区在夏季有可能发生本地传播。
防护建议:
1.清除伊蚊孳生地,如水坑、污水沟及缸罐等积水容器。
2.室内安装蚊帐、纱窗、电热蚊香等防蚊、灭蚊用具以减少蚊虫叮咬,前往户外场所时提前使用蚊虫驱避剂。
3.暑期旅游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,如必须前往,需做好个人防护。
4.近期有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归国人员,在归国后做好两周的自我症状监测,如出现发热、皮疹、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传染病定点医院就诊,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四、高温中暑
中暑,是由于热平衡和(或)水电解质代谢紊乱、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以体温升高和(或)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(或)心血管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全身性疾病,严重时可导致死亡。轻则表现为头痛、头晕、口渴、多汗、四肢无力发酸等,重则可表现为大量出汗、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、面色苍白、脉搏增快,如不及时处理,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,并伴有惊厥、昏迷、谵妄等严重临床表现。
防护建议:
1.尽量避免高温天气户外活动,如要外出,可选择轻薄、宽松、浅色的衣服。做好防晒措施,如佩戴遮阳帽、太阳镜,涂抹防晒霜等。
2.养成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,合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水温不宜太烫、过冰,不宜饮用含酒精的饮料。
3.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,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。
4.高温环境下的汽车内容易迅速升温,应避免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,亦不要在车内睡觉。若发现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中暑症状,要及时转移到阴凉、通风的环境进行降温、补水,若体温过高,则应立即送往医院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